首页>全部文章> 课题研究

湖南省规划课题《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融入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立项申请
 作者:林四海 更新时间: 阅读:18865次 字体:缩小 放大

   湖南省规划课题《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融入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立项申请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到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深化课改的重心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于学校课程。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课改新阶段的破题之作。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大素养:1、生命观念。生命是源于自然,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生命观念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 从人类历史发展整体看,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2、理性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3、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生物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实验、探究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有于团队合作。4、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能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形势下对生物学教学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是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后的期望。怎样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生物教师面临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新课改十多年来,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核心素养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建构,不仅包含知识技能,更强调能力、情感、态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身就是对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不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进行表述,而且在课改的各个环节中也可从“三维目标”的框架来进行思考和实施,这样将有利于课改各环节的衔接、保证话语体系的一致。
生物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生物学科教学勾画出生物教学的美妙蓝图,确定了中学生物教学的美好愿景。怎样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生物教学必须解决的迫切任务;探索出高效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模式是生物教师急需破解的难题。
课题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美妙蓝图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为研究重点,力图探索出高效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方法和生物教学模式,为推动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指南。
   三、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课题界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老师通过生物教学和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生物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更要将两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在教学中强化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课题着重研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研究培养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探索出高效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模式,为推动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指南。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国际看,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样看来将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是目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研制的趋势。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中国经济迈上中高端,人才供给首先要实现中高端。
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生物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在生物课堂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落实对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生物教师的当务之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
  四、课题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开发自身智慧潜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多种智能的具体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和激发的学生自身智慧,课题的研究就是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通过学科教学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多种智慧,全面完成培养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生物高素质人才目标和任务。
  2、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不管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如何定义成功,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一组综合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分析能力是个体进行分析、评价、比较或对比时所需要的能力,它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都重视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创造能力是人进行创造、发明或发现时所需要的能力,它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元智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是核心素养中不可分割重要组成部分。三元智力理论为本课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3、认知学习理论。韦特默曾对思维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创造性思维探讨中。而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培养核心素养和学习基本知识也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认知过程,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三个过程,有效地把知识的传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储备合格、动手能力过关、核心素养达标的优秀人才。
  五、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课题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和手段、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体系融入生物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把探索把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目标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融为一体的预定生物教学目标,做到生物教学全面围绕预定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课题研究重点是深入探究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总结中学生物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为全面发展中学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经验。课题还将探究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构建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题确定以下三个研究目标:1、研究和制订各学段具体的、适合各个学生特点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除了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有每一学段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明确基本目标和具体任务。2、总结落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手段和有效途径,摸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根据生物课程教学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目标、任务,探索出将学科教学和发展生物核心素养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课堂教学模式。3、构建合理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研究并制订出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六、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假设:1、研究和制定各学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任务。让教师在各学段的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能大大提高培养核心素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构建合理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既可以考核老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又可以检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能确保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能有效调动学生发展学科素养的主动性和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性。3、总结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手段和有效途径,摸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这是从方法上指导生物教师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
创新之处:课题研究把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个宏图转化为具体化的目标和任务,并可以采用可操作的考核维度来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水平。不至于让学科核心素养的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也不至于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流于形式。课题还将总结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手段,摸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对全面推进生物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七、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按照课题研究目标任务,课题将回答三个问题:
  1、中学生物教学在初中、高中个学段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完成哪些目标任务;
  2、如何公正评价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3、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研究框架:三大板块研究的整体构想和两大板块的个案研究
第一大研究板块:回答在初中、高中学段生物教学教学要完成那些目标任务。包括阶段目标任务、章节目标任务、每学时的目标任务。研究的难点是如何把总体目标任务有效分解到每一教学课时中。
第二大研究板块:回答怎样公正评价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状况。研究的难点是构建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目标等级评判标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第三大研究板块:回答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总结可以供生物老师借鉴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有效推动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四大研究板块:成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题教学模式个案研究,分析这些成功模式的原因、存在的不足、推广该模式要注意的问题。总结更加优化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题教学模式。
第五大研究板块: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探究素养的个案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探究典例丰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学生启发作用大,研究科学探究个案有助于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八、研究方法
   课题的理论始终坚持来源于实践又服务和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根据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课题的实际需要,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研究法、资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调查研究法是调查各地生物课堂教学落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成功经验,并对成功经验进行分类总结、综合分析、完善补充,形成一个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核心素养培养经典。
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先进理念等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理论,采取适应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向学科渗透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归纳和总结经验,构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技巧和方法,推动中学生物学科核心实素养全面提升。
案例研究法:对成功和失败的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案列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发现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遍规律,推动核心素养和学科教学完美的结合、和谐健康的发展。
  九、技术路线
  研究制定中学生物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任务是课题研究的灯塔;构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保障;总结和探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手段,摸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是推动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推广的动力源泉。
  十、实施步骤
  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8年7月-2019年2月)。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收集相关的基本信息和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9年2月-2019年11月)。按照课题的计划和要求,把课题分为各学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任务研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手段和有效途径研究等三个方向,并组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在主持人的管理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课题主持人定期对各小组的计划、进度、和实施情况进行经常督促和总结讨论,及时解决各实验小组研究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三阶段:成果检测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6月)。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检测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应用实验检测及时发现课题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完善和补充课题成果,实现课题研究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指导性和适用的高度统一。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20年12月)。对课题的调查、实验、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各项研究成果,形成综合的结题报告,并向省市有关部门提出结题申请,全面完成课题的结题申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