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部文章> 师生美文

洛口山记游
 作者:莫显柏 更新时间:2018-9-21 阅读:37012次 字体:缩小 放大


    上午我正洗车,石老师问:去洛口山捉螃蟹吗?我说好啊。以前听人说,洛口山螃蟹多。我们这儿的螃蟹,个小,壳硬,腿糙,肉少,但汤鲜。不过,有趣的不是吃螃蟹,而是捉螃蟹。
    吃过饭,我们一家三口,石老师父子俩,加上向兄,同乘一辆车出发了。真是个出行的好日子,阴天,凉风习习,风从车窗外吹进来,吹得心里爽爽的。女儿从包里拿出糖,分发给每个人。那是江西特产,叫南酸枣糕,软软的,酸酸的,甜甜的。每次外出,女儿不忘拿点小零食,在车上一边品尝,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去过洛口山的人,只有我和石老师。他说几年前去过几次,我去洛口山的印象早已模糊,只记得那时我尚未成家,可转眼间娶妻生子,女儿已成年。好像去会久未谋面的老友,我与同伴一样,对洛口山心向往之。洛口山除了螃蟹,还有雄伟的大坝,它们像两块磁铁,有力地吸引着我们。
    进洛口山有两条路,一是在距原白玉乡政府几公里处往左拐,沿着一条沙石路直走;一是在原白玉乡政府所在地附近,左转上坡,到黄洋坪村后往左,直达大坝,全是水泥路。前一条近却难行,后一条远而易走。而我们选的是前一条,上了沙石路,就进入了峡谷,路面还算平整,没有陡坡,只是有些狭窄,且多小石子,车轮辗过去,小石子打在车底盘上,咚咚响。
    两边的山越来越险峻,树木也越来越浓密。妻子说,你看前面那树,好美!不知她说的是哪棵树,但所见的都长得好看。路边的那片竹林,蓊蓊郁郁的,很有生机。我注意的是溪流,可是只见断断续续的一些水洼,没看到潺潺的溪水。哪里有螃蟹呢?
    石老师把车开得很平稳,二十来码。感觉跑了好久,眼前还是沙石路,它静静地往前面伸展着。终于看到一座门廊,两扇铁门懒懒地敞开着,锈迹斑斑地闲在那,一副颓废的模样。看上去有点面熟,——这确是我来过的地方。没多远,就看到了水渠,渠内清水涌流,很可爱。一些高大的树木,几座砖瓦房,参差错落地出现在眼前了。广玉兰、香樟树、板栗树、柚子树和一些不知名字的树,高高低低,葱茏着,立在房前、路边。曾经的菜地杂草丛生,叙说着荒凉。不再端庄的篮球架,暗含着今昔的对比。楼房栏杆上有一盆盆花草,却充满了生机,它们向我们郑重宣告:这里还有人住着。靠操场的楼房底楼,有一间房门开着,有个人慵懒地躺在床上,在玩手机。我们将车停在球架旁的树下。
    沿着渠边的水泥路往前走,左转是二级电站,路边有棵桃树,上面还挂着稀疏的几颗桃子,桃子有点红,晒裂了口子。我捡了根木捧,往挂着桃子的枝条打去,一打一个准,有时落下一颗,有时落下两颗,大家远远地站着看,高兴地叫着,打着了,打着了!一人一个,拿去机房的水龙头下清洗干净,咬一口,脆脆的,有点甜。女儿说,好吃,很好吃。有人说,这是洛口山送给我们的见面礼呢。
    往右拐,过石桥,是一条林荫道。那座石桥下临深渊,俯身下望,有些骇人。林荫道是条新修的水泥路,它最有意思,一会儿出现几棵好看的树,一会儿出来一个蓝色的深水潭;一会儿显露一面峥嵘的悬崖,一会儿露出一座高高的山巅。水清,林静,山幽,我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石老师说,这有点像张家界的山了。走完这条道,就是一级电站。电站机器轰鸣,里面有两人在值班,其中一人是我的初中同学。二十多年没见面了,我们都有点惊讶,他指着自己的头发,大声说,头发白了。我指了指我的头,大家都笑了。
    我们问他大坝还有多远。他说还有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我知道,过了电站,路就不好走了。一根巨型水管引导我们往前走,一百多米后就是一道陡坡,女儿说好吓人。这段路其实已不太吓人,因为悬崖边有铁栏杆护着。只要拾级而上,目不斜视,心里也就少了恐惧,上到坡顶,路就平了。一座石桥,很短,岁月的风雨,已将它侵蚀得苍老了,它架在一个深潭上,桥面离水面,该有六七米高,水呈墨绿色,站在桥边往下看,腿有些发软。过了桥,几乎没有了路,只能在乱石堆中穿行。石头是尖的,很硌脚,有点滑,易摔倒。我提醒女儿:要看清路,探稳了才踩上去。她还是摔了一跤,所幸没摔伤。路虽然难走,但路边还是有景可赏。水潭,悬崖,树木,都是不错的景致。路边草丛中有虫声,山上有鸟鸣,咕咕,咕咕,应该是竹鸡在叫。
    走过高低起伏的乱石,眼前似乎没有路了,只有悬崖!不过这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印象(记不起二十多年前,我是怎么爬上去的)。此时眼前的悬崖上却出现了路,是条开在悬崖上的石级路,陡处壁立如墙,但护道的铁栏杆坚实得让人很有安全感。面对壁立的石阶,女儿说腿抖得厉害。妻子在前面引导,我在后面壮胆,鼓劲。好在悬崖不高,几分钟就爬上去了。上去后就是一条土路,虽然临着深沟,但有树木遮蔽着,一点恐惧感也没有。路边有一股细细的泉水,汪成一眼可爱的小井。大家一一俯身喝水,水清亮甜润;掬水洗脸,顿觉神清气爽。
    再往前走,目光穿过左边树枝树叶的缝隙,就看见灰白的大坝了。大坝像一个巨人,挺着个大肚子,朝里立在两山之间,阻挡着从远山奔来的溪水,溪水沿着大坝爬升,就形成了一个长长的秀美的人工湖。
    我们在大坝上徜徉,留影。大坝壮观,湖面如镜,远山如黛。这如画美景应该是对我们探幽历险后的奖赏吧。湖的右边有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停车坪里停着好几辆小车,路上支着几台摩托,那是湖边钓鱼人开来的。我对妻子说,下次来,我们也把车直接开到大坝边。妻子说,那样的话,轻是轻松了,但少了趣味,来过的人都说洛口山最美的,不是大坝,而是在刚才的路上,在攀爬的过程中。
    妻子的话引发我深思。
    现代生活,都讲究效率,追求快速。人类嫌马车慢,发明了汽车;嫌汽车慢,发明了火车,发明了高铁;嫌帆船慢,发明了轮船。更快的还有飞机,还有火箭。这些现代工具,的确给旅人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免除了旅途的劳顿和艰险,然而它也让人们错过了多少迷人的风景,失去了多少生活的诗情和画意。
    这时我想起了马致远,想起了他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桥流水,山村人家,枯藤老树,夕阳昏鸦,漫漫的旅途,长久的别离,这一切让马致远心生无尽的羁旅之愁,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假如马致远生活在现代,乘坐高铁,朝发而夕至,没有旅途艰辛,没有羁旅愁苦,他能欣赏到那凄美的风景吗?能吟出那千古绝唱的小令吗?
    我们原路返回时,似乎要轻松很多了。途中,我们也不忘初衷,下潭摸螃蟹,可是除了石头,哪里还有螃蟹可摸呢?据电站的工作人员说,螃蟹在多年前,就被人捉得只剩石头了。虽然没有螃蟹的收获,但我们还是有收获的,特别是我。

   【 本文发表在《散文福地》(2018年第3期)秋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