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文章
>
地理组
西部开发战略---我国的大区域发展
作者:曾武保 更新时间: 阅读:18401次
字体:
缩小
放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已明显的落后于东部地区,差距且有扩大的趋势,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2000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至此我国政府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支持的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中西部地区范围很大,如何加快开发,要有通盘的考虑。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
(一)西部地区的区域概况
西部大开发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区、市。面积约68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1999年末,西部地区总人口约3.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这个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从气候上看,大西部地区除西南地区比较湿润外,其他地区相对比较干旱,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下。从地形上看,大西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阶梯上,地形以高原、山脉、盆地为主。整个大西部的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6亿千瓦,占全国的82.5%,其中可开发水能约有2.9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的77%。但到目前为止,西部的水能开发利用尚不足可开发水能的1%。因此,“西电东送”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将极大地开发西部的水能潜力,并缓解东部的电力不足问题。现在西部除了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四川二滩水电站外,还有许多类型的电站,如最大的地热发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西藏安多光伏电站。
(二)西部大开发的地理背景
1、西部几乎占据了中国的第一、二级阶梯。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全国面积最大的前五位省级行政区有四个在西部,它们分别是新疆、西藏、青海和四川。同时,西部地区地域虽广,人口却相对稀少,人口密度为51.8人/平方千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2、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缓慢的主要原因:①多属干旱或高寒区,海拔较高,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②地处内陆,距海较远,不仅水汽难以到达,和外界的联系也非常不便,长期处于闭塞状态;③多高原、山地、盆地,地面崎岖,荒漠广布,开发难度大。④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脆弱。⑤地形复杂,交通落后。
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①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②石油、天然气、煤、有色金属、钾盐等矿产资源丰富;③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后备资源充足。⑤水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⑥具备三线时期建设的一些重点工程。⑦沿边、沿江及广西沿海的优势⑧
(三)西部大开发的问题
1、西部开发的先导工程应是交通、通讯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2、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该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再想恢复会非常困难。
3、西部经济结构存在十大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低,比较效益差;②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生态代价大;③工业总量小,工业增长率长期滞后;④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轻重工业发展相互脱节;⑤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国有经济步履维艰;⑥经济运行效率低,工业经济效益恶化,竞争力不足;⑦资本结构不理想,资产负债率高;⑧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⑨旅游资源粗放经营,旅游业发展滞后;⑩对外开放程度低下,经济缺乏活力。
此文发表在《当代中学生报》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