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部文章> 地理组

利用表格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作者:曾武保 更新时间: 阅读:18384次 字体:缩小 放大

    表格,在数理统计上是常用的方法。一些复杂的、抽象的事物用数据通过表格表达出来,使复杂变得简单,抽象变得具体。受其启发,我把它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利用表格教学,不但可以进行数理统计,而且还可以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地理事物变化的规律,对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地理知识范围的广泛性(联系天文、地理 、中国、世界等知识),科目的渗透性(渗透在语文、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科目),要求学生具有较活跃的思维,而学生的生活场所和学习空间的狭窄性,说明了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获得,也不可能经常到野外去实地考查,而表格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表格教学可以:
    一、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
地理科的教学任务之一是:不仅要说明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及分布,而且还要说明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各种地理事物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如在讲授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的:各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时,可以举例:

     
所以列表如下: 
    

    2、通过表格可以明确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形成地理概念。
    将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时间上进行比较,便可以认识它们的发展过程及规律性。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的已有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常可获得清晰的地理概念。如在讲气温的日变化时,我把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列成下表: 
   

    通过分析,学生由此可推出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运用表格使教材系统化便于记忆
    地理课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不容易巩固,如果运用表格的形式把教材内容归纳、总结系统化,不但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容易理解掌握,而且由于知识的系统化使学生复习时便于巩固记忆。如在教学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时,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其农业发展的方向侧重点也不同,列表如下: 
   

    4、运用表格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知识运用表格,可以使内容简明扼要,可以反应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分布、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存联系。学生在读表或填表时要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异同、究其原因,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推理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
    对教师来说可以把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如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是自然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可以列成下表就变得简单明了:

    
    通过以上事实说明,表格法在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有利于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在学习中,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加深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此文1999年度获邵阳市论文评比贰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