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部文章> 校友美文

诗歌、散文一组
 作者:文丽红 更新时间:2014-11-8 阅读:22170次 字体:缩小 放大
故乡的山和水

山还是那座山
一样的鸟语花香
一样的淳朴憨厚
一样的伸展期盼
一样的疯长思念

水还是那道水
温润如玉
清新怡人
绵延岁月
跃动光华

山又不是那座山
山头裸露了寂寞
山脚出现了荒凉
鸟语没有了呼应
花香失去了欣赏

水也不是那道水
水面漂浮着粗糙的梦想
水底游动着老人的渴望
溪水停止了歌唱
泉水变得寡欢

山环着水
水绕着山
鸟儿需要互鸣
流水需要回归
土地需要耕耘

让山不再荒芜
让水不再呻吟
梦想不再躁动
距离不再遥远
游子的心
不再流浪

 

 

故 乡

小时候
故乡
是门前那条清浅的小河
是跃动在阳光里的水花
是无邪的欢笑和父亲古铜色的臂膀

长大后
故乡
是山林里清脆的鸣叫
是酸酸甜甜的野果和母亲的千叮万嘱

现在啊
故乡
是夕阳里袅袅的炊烟
是梦里的千呼万唤和父母不变的笑容

最后啊
故乡
是我心头的那轮明月
是陪我长眠的久远故事
是我的躯体和血液

 

                    浓浓师生意

    让我选择了走上讲台全出自于那曾经的师生情。
 
    小学毕业那年,我转到一所小学。全校只有两位老师,教我们语文的就是校长向老师。在当初的记忆里,他是一个不苟言笑、要求非常严格的人。那时的学生个个家里都穷,没有现在众多的辅导丛书,只有一本配套的基础训练。为了让学生达到训练的效果,向老师要求每个学生用毛笔答题。于是做作业成了细活,一笔一画,来不得半点马虎。记得一次因为最末一个字潦草,我被罚写了五大板小字。特别苛刻的是要求我们每天写一篇作文,而且个个面批。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他每天早晨在隔壁唤我交作文和面批时朗诵文章的声音。当时的我既烦又怕,可也因为这样,我改掉了粗心的毛病,从此喜欢上了语文。对别人要求严格的人,要求自己更严格。向老师跟我们同吃同住在学校。我们每天练字,他也不例外。记忆最深的就是大热天他站在桌前挥汗如雨练字的模样。秋收时节,这个农家顶梁柱就会在我们就寝之后溜回家里,然后又在我们起床之前赶回到学校。至于他是怎样乘着夜色忙乎的,是什么时候休息的,懵懂的我们已无法得知了。也许,就是这位老师的敬业在不知不觉之间让我对这个职业产生了尊敬和向往。

    中学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语文老师。初中阶段是非常漂亮的刘老师。她有一个妹妹,是我的好朋友,同样漂亮;还有一个长得特帅、文笔特好的男朋友。也许就因为这些,我跟刘老师之间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于是,我得以经常出没在她的房间,在她摆放整齐的书架里随意找寻自己喜欢看的、或她推荐的书籍;得以在课堂里听到精彩的语文讲解,不知不觉被老师和她男友引入到文学的海洋……高中阶段的陶老师,教我们时刚刚毕业,有着满腔的热情和无穷的动力。是他让我第一次读到了琼瑶和三毛的作品,让我感动得在教室里嚎啕大哭;是他与刘老师的男友等几个语文老师组建了学校的文学社,并不断开设文学讲座、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是他领着热血青年在文学领域里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从而把写作当做了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我想当年幼稚的习作早已化作了灰尘,但那些泛黄的活动照片已经忠实地记载了他们曾经的热情和我们不悔的青春。那些热情,不仅点燃了学生们心中对文学的热爱,也让我毅然选择了老师这个清贫却又伟大的职业。

    让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坚守在讲台的仍然是那份不逝的师生谊。

    不用说我这十八年在讲台上享受到的那种挥斥方遒的自豪;也不用说路上认识不认识的人诚恳地唤我老师时的骄傲;还不用说桃李天下的满足;单只说学生有意无意的爱的表达,就足以让我滔滔不绝说上半天。初上讲台,感冒了,一个学生不声不响地塞上一瓶感冒药。学生毕业了,家长死拉着上家吃上一顿美味的佳肴。学生成家了,有孩子了,路上老远唤着老师、抱着孩子、领着老婆跑过来,郑重其事地介绍我……最浪漫的是一个学生,因为我的一点点帮助,竟然特意从家里带来种子,为我在房前种上一排向日葵和黄瓜。夏天向日葵在我房前开出了一道亮丽的风。也让我空闲之余,可以摘下花盘,细细地品尝香甜的瓜子味道。那种源于大自然的朴实纯正的甜美让我深深陶醉。黄瓜开花了,伸出了一条嫩嫩的瓜,引来许多住宿学生的垂涎。而他竟然在众多垂涎中守护住了这第一根黄瓜。一天,他跑着来找我,手上就是那条瘦弱却泛着新鲜的嫰黄瓜,洗得干干净净。他憨笑到:“老师,我原想让它长大点。可是想着它的人太多,只好……。”我语塞了,因为感动。接过黄瓜,刹那间,我想到了一句话: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

    从学生到老师,未曾离开过校园的我总是逃不开这份师生情结。或许人生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然而我已经无法选择其他。

 

                      特殊的农家

    每天上班,总要经过一处特别的农家。这家农舍的外形跟其它没什么两样,相对还显得陈旧些。但干净整洁的庭院足以看出主家的勤快和能干。花开时节,总有一些有名无名的花开着,或黄或紫,或粉或白,或浓或淡,就那样静静地开着,让路人眼前一亮,不由赞叹:这真是个爱美的主家。

    最特别的是,迎面的外墙上竟然涂成了粉红色。那种突兀的颜色,在路边候着,让希望张扬,让阴暗的天豁然开朗。如果再细心些,可以发现每逢佳节——大到春节、奥运会,小到“七 一”等被我们逐渐忽视的节日——总有一些庆祝的表示,或挂着一对灯笼,或写着横幅标语:显示着主人的与时俱进。记得今天写着的是:健康运动!

    每次经过,我的心中总有一种好奇:这个主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可惜每次总在公交车上,无法见到。不过这样的花心思布置着这个家的人,一定是个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

    每次看到电视里自杀的人,每次觉得生活无味时,我就想起这个农家,想起那里面洋溢的热情、生气和希望。
 
 
 
作者简介:
    文丽红,在绥宁二中读完初中和高中,曾是蓼园文学社骨干,
爱生活,爱读书,爱写作,大学毕业后在湘潭工作。